品質保障
發布日期:2018-04-13
點擊次數:477
1、消費降級,降的是價格而不是品格
消費降級重點強調的是對價格的要求,即便商品再有品質和調性,消費體驗再震撼、再新奇,消費者也不想花那么多錢來購買,換句話說,消費者既不會被高昂的價格綁架,也不會為商品多出來的溢價支付額外的“智商稅”。這一點與消費升級是截然相反的。
為什么會這樣呢?因為消費者“成熟了”,他們并非個個都是“人傻錢多”,相比于盲目購買高品質、高價格的商品,不少人更傾向于“理性消費”。所以說,消費降級,降的是價格而不是品格,只是讓價格回歸理性。
2、消費降級,同消費升級并不矛盾
消費者普遍追求物美價廉的商品,然而現實中,常常是“物美”與“價廉”難以兼得,故大多數消費者在“成熟了”以后,開始將目光轉投至性價比上,那些品性較好、價格又不高的商品由此成為了他們青睞的對象。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消費水平往往由收入水平決定,價格之于高收入人群的約束要比中低收入人群小得多,由此,前者完全可以購買品質更好、價格更貴的商品。就像購買一臺嶄新的iPhone X,對于月入一萬的人而言是奢侈,對于月入十萬的人來說稀松平常。所以說,消費降級與消費升級并不矛盾,完全可以和諧共存。
我們身邊的消費降級
就當前而言,消費降級已悄然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不少領域。在此,用三個案例加以詮釋:
1、共享經濟與二手經濟:讓購物成本更低
當你準備出門時,第一反應或許是掏出手機掃一掃摩拜或者ofo騎行前往;當你想購買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時,或許會考慮去閑魚逛一逛。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,你已經加入了消費降級的陣營。
近年來,共享經濟與二手經濟爆炸式發展,諸如滴滴、共享單車、閑魚、轉轉等事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側面證明了消費降級這一龐大市場的客觀存在:用更低的價格來滿足消費者對商品使用價值的需求。
雖說共享工具或二手貨物無法像嶄新的商品那樣,帶給人們嶄新的使用體驗和心理滿足感,但是它們能夠帶給用戶最基礎的使用價值功能,對于那些并不在意商品氣質的人群來說,已經足夠。
2、名創優品:不再苛求品牌
在追求品牌化和個性化的消費升級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時,名創優品卻好似一股清流,讓人眼前一亮。
說來也奇怪,名創優品不算是“新零售”時代的典范,其銷售的生活類小商品也沒有太高的逼格,但就是火了——在不到三年時間,開出近2000家店,年銷售規模近100億。這在線下零售市場堪稱奇跡。
究其原因,在于名創優品有一群消費降級的廣大受眾:它的商品種類繁多,且制作工藝精致,價格也不貴,尤其是大部分商品的品牌對于很多人來說聞所未聞,這也反映出其“無品牌化”的顯著特點。而這些剛好符合消費降級人群的口味。
3、拼多多:誰說便宜貨就沒人要
談到消費降級,不能不提異軍突起的拼多多。雖說僅僅成立三年不到,但憑借“團購+低價”策略以及對微信平臺社交屬性的運用,拼多多從三線以下城市快速崛起。
在這里,消費降級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。根據極光大數據的統計,拼多多用戶70%為女性,65%來自三四五線城市的低收入人群,她們屬于價格敏感型客戶。拼多多的低價牢牢抓住了這些人的核心需求,再加以一系列的商業運作,崛起也就自然而然了。
事實證明,凡是拼多多首頁推薦產品,大部分銷售量均達到了幾十萬件,百萬件的爆款也不罕見,這對傳統電商而言是難以想象的數字。